吃辣椒為啥感覺熱?吃薄荷為啥覺得涼?2021 年這項諾獎告訴你答案
辣椒為啥讓人感覺熱?薄荷為啥讓人覺得涼?
到底是科學還是個人的錯覺呢?獲得了 2021 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科學家,戴維 · 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代姆 · 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給了你答案:
你的感覺是沒錯的。

202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戴維 · 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爾代姆 · 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辣椒和薄荷,對應著不同的 " 感受器 "
辣椒讓人發熱,這是自從辣椒發現就眾所周知的。可是辣椒為什么會讓人發熱呢?
早期科學家告訴你,這是因為,辣椒,并不是味覺,而是痛覺,這種痛覺會讓人體發熱。不過,人體到底是如何感受到辣椒這種痛覺呢?要知道,辣椒可不是像針刺那樣明顯會刺激到我們的神經。
于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David Julius 決定去探究一下辣椒到底是怎么讓人感受到疼痛的。當然,他肯定不能用辣椒直接研究了,而是用辣椒里的關鍵成分:辣椒素進行研究。
不過,這個時候,一個問題出現了:
很多細胞是沒有 " 痛覺 " 的,你必須選擇能夠感受 " 痛覺 " 的細胞,最終,他們找到了感覺神經元,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感知的神經元。
接下來,就是研究到底辣椒素是如何讓感覺神經元識別的。這就涉及到了基因。
人體中的基因太多了,想確定到底是什么基因發揮作用太難了,于是他們決定采用 " 大數據 " 來篩選。
這里的 " 大數據 " 是生物學上的基因文庫,就是包含了數百萬基因片段的一個混合體。然后他們把這些片段對應的基因在感覺神經元中表達,也就是讓這些基因發揮作用。接下來就看哪個基因可以對辣椒素有反應了。
經過一系列嘗試,科學家最終發現了一個可以對辣椒素有反應的基因,這是一個新的發現,最后命名為 TRPV1,這也是一個新鑒定出來的離子通道蛋白基因。

(圖片來源:Zagotta, William N., et al. "Measuring distances between TRPV1 and the plasma membrane using a noncanonical amino acid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 FRET."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 147.2 ( 2016 ) : 201-216.)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痛覺受體,竟然是和溫度有關,相當于一個頂倆,這就有意思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吃辣椒感覺又熱又痛的原因了:我們吃下辣椒,辣椒里面的辣椒素可以引發人體的 TRPV1 來觸動痛覺,而這種痛覺還和溫度有關,所以就有了又熱又痛的感覺了。
既然如此,那么,有人一定會問,那些清涼的食物呢?
于是科學家們用常見的薄荷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無論是薄荷味的牙膏、冷飲還是口香糖,給我們的感覺都是涼的。不過,科學研究上使用的關鍵物質是薄荷醇。
采取類似的研究辦法,研究人員果然發現了新東西,那就是 TRPM8,這是被證明可以被寒冷激活的受體,這個研究是 Julius 和 Patapoutian 分別獨立研究的,他倆也是今年兩位諾獎得主。
用一張圖來匯總: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可以說,整個研究,發現了人體是如何感受到溫度和觸覺(也就是痛覺這種典型觸覺),他們是有一系列受體來進行。
除了溫度感覺,機械感覺怎么感知?
當然,有了溫度感覺,可是,機械感覺呢?要知道,機械感覺那才是最早的最廣泛的觸覺啊,比如擁抱、觸摸等都是機械感。
于是今年諾獎的得主之一 Patapoutian 在研究完薄荷后轉身就去研究機械感覺了。
他們開發了一套細胞體系,這體系的特點就是刺激一個細胞,細胞會發出電信號,而接下來可以對電信號進行檢測。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接下來,他們篩選出了 72 個候選基因,經過一一排除,最后找到了一個新的感受機械壓力的通道蛋白 Piezo,這個詞來源于古希臘語 ( í; píesi ) 。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這次諾獎的內容可以用一張圖來統一匯總:
溫度 / 熱痛覺是和 TRPV1 有關,觸覺刺痛是和 PIEZO2 有關,它們都是人體感受器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為什么他們能夠獲得諾獎?
可能有人會好奇,這東西不是很早就知道了嘛,笛卡爾就思考過人是如何感受熱量的。中學生物書上也有反射弧這一概念,大致路線是: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為什么他們的研究還能夠獲得諾獎?

其實,問題就在這里,上圖是一個很粗略的過程,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細節問題,其中典型的就是感受器。
以手為例,手上可是沒有味覺受體的,它是沒法感受到味道的,但是手為何能感受到辣椒的火辣感覺呢?到底是什么東西觸發了手的感覺,產生了神經電流呢?這就是這次諾獎得主研究的內容。
諾獎委員會指出,這兩位諾獎得主在 TRPV1、TRPM8、以及 Piezo 通道上的突破性貢獻,不僅讓我們知道人體如何感知冷熱,感知觸覺,從而理解身邊的世界,后續的研究還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生理上的洞見,也被用于開發多種治療疾病的藥物,實實在在將科學轉化為了造福病患的工具。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李雷制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監制," 科普中國 " 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