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璣9000性能提升多嗎-芯片怎么樣
天璣9000這是一款全新的一款頂尖的旗艦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可以為用戶提供很好的芯片功能,帶來很好的5G性能,那么這款芯片的性能究竟怎么樣?這里小編為大家帶來最新的芯片資訊。
天璣9000性能提升多嗎
云狐手機網 | 天璣9000? |
型號 | ![]() |
制造工藝 | 4nm |
架構 |
1*3.0GHz X2超大核 3*2.85GHz大核 4*1.8GHz小核 |
GPU | Mali-G77 MC9 |
按照慣例,先來看看天璣9000的一些基本參數:
制造工藝:TSMC 4nm;
CPU:1x Cortex-X2 3.05GHz + 3x Cortex-A710 2.85GHz + 4x Cortex-A510 1.8GHz;
GPU:Mali-G710 MC10;
AI處理器(APU):4x performance core + 2x flexible core。
ISP:Imagiq Gen 7,最高支持9 GigaPixel/s吞吐,3.2億像素攝像頭;3-core 3-exp HDR-ISP(3個3200像素攝像頭支持,整個系統270fps的處理能力,18bit管線);4K 3-exp視頻HDR支持;AI-Video架構;
視頻與顯示:8K視頻編解碼器,支持8K AV1視頻播放;顯示輸出支持最高WQHD+ @144Hz/FHP+ @180Hz,HDR10+ Adaptive支持;
Modem:5G Rel.16;支持下行載波聚合3CC最高300MHz頻寬(3x100MHz)、7Gbps速率;上行R16 UL增強;UltraSave 2.0節電特性支持;
其他連接:WiFi 6E(6GHz);藍牙5.3;完整的GNSS支持;
內存支持:LPDDR5x-7500;
這其中有很多個“全球首發”,包括首個采用TSMC 4nm制造工藝,首個采用Cortex-X2 IP;首個采用Mali-G710 IP;首個支持LPDDR5x 7500;首個3.2億像素攝像頭支持;首個3-cam 3-exp 18bit HDR;首個8K AV1視頻播放支持;首個5G下行3CC載波聚合300MHz 7Gbps實現;首個R16 UL Enhancement支持;智能手機上首個支持藍牙5.3。
從整體來看,這個時間節點下,其中的大部分配置都還是相當豪華的,起碼天璣9000的旗艦定位是沒有疑問的。針對其中的各組成部分,我們再剖開來談一談。
CPU部分:首個Armv9實現
從發布時間來看,這的確是市面上最早宣布的采用Armv9指令集的處理器。
有關Cortex-X2/A710/A510的分析,我們已經在此前的文章里做過詳述。
這三個IP是今年年中Arm面向大眾發布的,其亮點在于都基于Armv9指令集,而且基本切斷了對32位AArch32執行模式的支持(除了為考慮中國市場的Cortex-A710之外)。
1+3+4的配置,從此前的Cortex-X1開始就比較常見了。
Arm說Cortex-X2在IPC上相比X1提升了16%;而A710相比前代Cortex-A78的同頻性能提升最高10%(且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30%);小核心A510的改進應該是最大的,相比年邁的A55有35-50%的性能提升,峰值性能下有20%的功耗紅利。
有關CPU核心更具體的架構變化,此處不再多做贅述。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天璣9000在CPU緩存方面的提升:L3 cache容量增大至8MB;而在整個SoC上面向幾個主要IP的SLC(system level cache)容量增長至6MB。
所以聯發科在發布會上宣稱,移動CPU架構的cache達成了“PC級cache設計”,達到了“14MB”——雖然我們感覺把L3 cache和SLC加起來還是挺奇怪的。
這個容量變化其實并不讓人意外,此前Arm在發布Cortex-X2的時候,推薦的L3 cache就是8MB。
而且我們在分析文章里也提到過,8MB L3 cache是這次Arm新IP實現性能提升的關鍵。
6MB SLC在Android陣營里是比較大的。
相對來說,高通驍龍888的L3 cache是4MB,SLC則為3MB。不過和蘋果還是不大能比(A15的SLC達到了32MB)。
聯發科方面說14MB的cache系統,對性能提升最多能起到7%的幫助作用,而且能夠降低帶寬消耗25%。

宣傳上,聯發科還特別將14MB這個容量和Intel酷睿處理器(面向筆記本)作了比較,如上圖所示。
如果是11代酷睿的話,這里列出的i7處理器12MB cache應該是指LLC(具體是L3 cache)。
這個對比實際上沒那么公平,意義也不大:一方面在于Intel酷睿處理器的L2 cache其實會更大;另一方面x86平臺的cache系統在設計上和Arm陣營不是一回事,比如L3 cache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就不一樣(x86這邊也沒有SLC),再比如x86這邊在L1 cache也不可能像當代Arm那樣做得那么大。
此外,天璣9000的Cortex-X2大核L2 cache也選配了1MB,A710的L2 cache為512KB,這都是Arm官方推薦的配置更大檔位的方案,也能說明天璣9000的旗艦定位。

聯發科提到,天璣9000“相比現在的Android旗艦,峰值性能提升最高35%”,“與此同時能效提升至多37%”——這一點主要說的是Cortex-X2。
這個說法還是比較模糊,具體對比對象不明。
感覺綜合4nm的工藝紅利,和Cortex-X2的架構提升,相比X1還是很難達成35%的性能提升。

聯發科給了具體的基準測試比較。這里35%是基于SPECint2K6的測試,系統級的性能提升(?)。
在核心級別上,Geekbench 5.0測得天璣9000單核性能提升為10%。
?作為對比,Arm此前在發布會上提過,Cortex-X2基于SPECint2K6測試,相比X1,IPC提升最多16%。
所以天璣9000的具體實現相當值得做后續觀察。
當然我們不清楚此處聯發科具體對比的是誰。

CPU多核性能方面,聯發科表示天璣9000在Geekbench 5.0中的跑分超過4000分。
上面這張圖除了對比“Android旗艦”以外,中間兩個“2021旗艦”和“2020旗艦”代表的應該是iPhone(因為發言人在演講中說So we compare not just to the Android flagship today, we also compared to the non-Android phones which is 2020 version and 2021 version which is made by the Cupertino company.)
這樣的表現的確不錯,不過蘋果A系列的強項實際上主要在單核性能上;而且請注意采用天璣9000的手機是明年才要正式上市的。
但另一方面,比所謂今年的“Android旗艦”在跑分上高出這么多,的確也是相當出彩的成績了。

實際體驗方面,聯發科給了不同app在天璣9000平臺之下的啟動時間,與“Android旗艦”的速度對比。其中Netflix開啟時間快了55%,一些重型負載如游戲應用的開啟速度提升幅度也在12%-50%區間。
GPU:好像支持光追
GPU方面,天璣9000選擇的Mali-G710是10核心。事實上,Arm在發布Mali-G710的時候提及可配置的shader核心數在7-16個。
具體表現如何,還是要看將來產品發布時,核心頻率等各方面的因素(LPDDR5x 7500支持在此應該會有幫助)。

前文未提及的一點是,聯發科在會上稍稍提天璣9000“實施了光線追蹤特性,把PC級的游戲體驗帶到移動端”,但再未談及更多信息。
前不久聯發科召開的媒體分享會上,提到過光線追蹤實施的進展。
不過據我們所知,Mali-G710并沒有硬件級的光線追蹤支持——起碼其中還沒有光追的專用加速硬件。
我們猜測天璣9000基于Vulkan API的光線追蹤支持,仍然是軟件級的。
但聯發科此前談到過,已經在硬件層面開始布局對未來最終光追硬件實現的逐步支持(比如cache/buffer之類,猜想天璣9000也是聯發科通往完整光追硬件支持的重要一步。
性能提升方面,聯發科表示天璣9000的Mali-G710 GPU相比2021的“Android旗艦”有最多35%性能領先,能效則最多有60%的優勢。對比對象不明確,無法做出確切判斷。

在具體的持續游戲性能上,聯發科給了上面這張圖。
這張圖測試的是對某款“流行的沙盒游戲”在60fps設定、5G網絡開啟的情況下,持續玩24分鐘,幀率上的變化情況。注意這張圖的對比對象可能是iPhone 13,而聯發科也在會上提到對比的游戲就是《原神》。
從這張圖可見,天璣9000的游戲幀率會更為平穩,受發熱限制可堅持的幀率也會略高。
不過這種對比其實更考驗的是系統性能,包括OEM廠商的散熱設計在其中占到的比重會非常大。

更多類型的游戲比較如上圖,這里的“2021旗艦”看起來相當奇怪......不過若主流游戲都可滿幀跑(而且是平均幀率),不管競品是誰,天璣9000對手游愛好者而言的確是相當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