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2x真機上手全面評測(5/5)
小米12X小巧機身下塞入的4500mAh電池帶來不錯續航表現:經過各一小時的《王者榮耀》120幀、《和平精英》HDR高清60幀、嗶哩嗶哩在線視頻、本地音樂播放和半小時1080P30幀錄像使用后,電量剩余46%。能讓人安心用一整天,還超越了之前的小米驍龍870手機。

和小米11類似,小米12X包裝內沒有附帶充電器,而是讓用戶在購買時選擇要不要含充電器套裝,不論是否都是一樣的3199元起。無線充電缺席略有遺憾,好在機身支持的67W充電能夠支撐起補能體驗,花上大約40分鐘,就能將小米12X從0%電量充至100%。
評論小米手機不談性能,就跟聊中國文學不提四大名著一樣不可思議,頂級性能自出生之日起就是小米的核心要素。本次評測沒有將性能作為重點,不是小米12X沒有強大的性能,而是它在其他方面也足夠優秀,共同支撐起整機表現后,性能也就不再是唯一的關注點了。
就結果而言,比起純粹追求性能疏忽了優化整合,均衡舒適的體驗其實更能讓人接受和喜歡。
雖然冠以數字系列之名,但小米12和小米12X實質上對過去的小米手機有了極大的顛覆,并非是Pro機型簡單粗暴的入門版本,而是在小尺寸這個過去幾年少有人涉足的戰場上,帶來了同樣優秀的高端體驗。這一點在核心配置和體驗與小米12高度一致的小米12X上更為明顯。
用上驍龍870,與另外兩款親兄弟產生明顯區隔,更讓小米12X找準位置:性能夠用就行,重要的是能滿足絕大部分人需求。跟小米12一致的精致外觀設計、握持感受、拍照體驗、有線充電速度,告訴我們小米已經明白如何做好“準旗艦”,而不再是價格更低遺憾卻更多的青春版。

能做小尺寸手機、能做好小尺寸手機,還是手機廠商體量和實力的體現。2021年推出近似尺寸手機的廠商中,有市場地位早已邊緣化愿意孤注一擲的魅族和華碩,還有想要滿足更多人群、有能力保障綜合體驗的蘋果與三星,他們做得到更做得好,巔峰時期的華為亦是同理。
69.9mm寬度不是絕對的小,是相對掌握更多話語權的大屏的另一種舒適——不追求絕對的內容顯示面積擴增,尊重那些希望單手也能輕松使用的用戶。大小相近的iPhone 13、三星Galaxy S21都驗證了這片市場的能量,現在輪到走上國際舞臺并“對標蘋果”的小米來挑戰了。
我的看法正是如此,如果你不在意當下最頂級的快充、影像、性能規格,僅僅是想要個價格、外觀和體驗都恰到好處,能讓人舒適享受當下移動互聯網體驗的“過日子”型手機,那么這臺小米12X將是2022年初最有競爭力的候選者之一。它有著小米一貫的優點,又放下了許多包袱。
小米手機的“三年全球第一”之路,可能真的要自里里外外都華麗轉身的小米12系列起,變得越發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