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內存條】服務器內存條的類型 服務器內存插法原則
什么是服務器內存條
電腦的服務器 內存條 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 “內存” (RAM) ,它與我們常用的個人電腦內存在外部的形狀和內部的結構上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但是只有專業人員才知道,服務器的內存相比起電腦的內存,引入了一些嶄新的科技技術,例如 ECC 、熱插拔技術等等,這些技術讓服務器的內存更加趨于穩定,并帶有一定的糾錯功能,因此服務器內存也不致癱瘓。
服務器內存條的類型
一、 ECC 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務器內存就是在普通的內存上使用了一種技術,叫 PARITY ,它被廣泛地使用在偵錯碼上,它們的細致程度大到給每個資料增加一次檢查,小到能夠檢測到一個字符或者字節中所有的奇偶數同位的錯誤。但是這類技術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當計算機檢查到某個 BYTE 有錯誤時,它并不能精確地確定錯誤在哪一個位,也就沒有辦法進行自主修正。而 ECC 就是為了解決以上這些錯誤而誕生的,它不僅能像它的名字那樣進行“錯誤檢查和修正”,還能應用到不同的類型當中,最終成為了主流的一種 SD 內存。
二、 CHIPKILL 這類技術你可能沒聽說過,可說起它的研究制造公司,你就知道這類技術的誕生絕非偶然了:大名鼎鼎的 IBM 公司為了彌補 ECC 技術中的不足,在上個世紀研發了這種內存的類型,它更新了 ECC 的內存保護標準。它能在硬盤驅動器的性能提高同時,給主機提供大量的內存來進行主辦 (CPU) 上需要讀取數據的保存,因此 CHIPKILL 技術就在 ECC 無法尋找多位數據錯誤的劣勢基礎上,利用起內存的子結構來解決了這一難題。
三、 RRGISTER Register ,顧名思義即“寄存器”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目錄寄存器”,當我們擁有了它,當內存與讀寫指令發生作用時,該技術能先檢索此目錄,然后再進行接下來的操作,極大地提高了服務器內存工作效率。
服務器內存插法原則
這些原則是在進行服務器內存安裝必須遵循的,否則服務器不僅無法工作,還會在機器配置時發生重啟現象,損害整個服務器系統安全和使用壽命。遵循這些安裝原則能偶使系統達到最佳運行性能,也能保證系統安全。
1、 不能混合安裝 RDIMM 和 UDIMM 。 兩種類型的服務器內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夠混合安裝,而 UDIMM 代表最高內存即滿內存, RDIMM 則是帶寄存器的特殊種類內存,兩者不可進行混合安裝。
2、 當安裝了 UDIMM 時,每個通道的數量不能超過兩個 假如服務器安裝了 UDIMM 類型內存時,則必須要確定每個通道的內存數量不得超過 2 個,否則會導致系統故障。
3、 所有被占用的通道配置必須相同 進行服務器內存插入的時候,除去服務器上空閑的通道之外,其他凡是被占用會被使用的通道都必須進行相同的配置設置,即實現配置同步操作。
4、 雙處理器配置,每個處理器的內存配置必須相同 假如服務器配置和插入內存的設置中,處理器是雙處理器,也許要實現內存配置的同步設置。
5、 不同的內存模塊可以混用,但是要在同一個通道內 這里就是可以混用的一個列子,但是要遵循前面的規則,即所有被占用的通道的內存配置要進行同步設置。
6、 進行優化器式安裝時,要遵循順序安裝的原則 這里的順序即內存模塊需要按照插槽的數字順序進行安裝,一般情況下,初始安裝的字母是 A1 或 B1 。
7、 內存鏡像模式或高級 ECC 模式 這個模式的安裝順序會稍有不同,一般離處理器最遠的三個插槽是不使用的,而內存的模塊安裝順序不是從 A1 或 B1 開始的,而是從 A2 或 B2 開始安裝,其余的插槽則根據剩余的數字字母順序進行安裝。高級 ECC 模式需要一些特殊的設備寬度才能夠進行安裝。
以上 7 大原則是在進行 服務器內存 安裝中最重要的七個原則,在安裝的過程中,每一個原則都不能夠違背,都必須要嚴格遵循,而在每一個原則都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