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的分類和詳細介紹(圖文)
GPU全稱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譯為“圖形處理器”。NVIDIA公司在發布GeForce 256圖形處理芯片時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并進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圖形處理時。GPU所采用的核心技術有硬件T&L(幾何轉換和光照處理)、立方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紋理壓縮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紋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顯卡的分類及其作用吧!
一、顯卡分類
1.集成顯卡
集成顯卡是將顯示芯片、顯存及其相關電路都做在主板上,與主板融為一體;集成顯卡的顯示芯片有單獨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橋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顯卡也在主板上單獨安裝了顯存,但其容量較小,集成顯卡的顯示效果與處理性能相對較弱,不能對顯卡進行硬件升級,但可以通過CMOS調節頻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實現軟件升級來挖掘顯示芯片的潛能。
集成顯卡的優點:是功耗低、發熱量小、部分集成顯卡的性能已經可以媲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所以不用花費額外的資金購買顯卡。
集成顯卡的缺點:不能換新顯卡,要說必須換,就只能和主板,CPU一次性的換。
2.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是指將顯示芯片、顯存及其相關電路單獨做在一塊電路板上,自成一體而作為一塊獨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擴展插槽(ISA、PCI、AGP或PCI-E)。
獨立顯卡的優點:單獨安裝有顯存,一般不占用系統內存,在技術上也較集成顯卡先進得多,比集成顯卡能夠得到更好的顯示效果和性能,容易進行顯卡的硬件升級。
獨立顯卡的缺點:系統功耗有所加大,發熱量也較大,需額外花費購買顯卡的資金。
3.顯存
顯存是顯示內存的簡稱(類似于主板的內存)。其主要功能就是暫時將儲存顯示芯片要處理的數據和處理完畢的數據。圖形核心的性能愈強,需要的顯存也就越多。以前的顯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市面上的顯卡大部分采用的是GDDR3顯存,現在的顯卡則采用了性能更為出色的GDDR4或GDDR5顯存。
顯卡顯存
4.顯卡BIOS
顯卡BIOS(類似于主板的BIOS)主要用于存放顯示芯片與驅動程序之間的控制程序,另外還存有顯示卡的型號、規格、生產廠家及出廠時間等信息。打開計算機時,通過顯示BIOS 內的一段控制程序,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屏幕上。早期顯示BIOS 是固化在ROM 中的,不可以修改,而多數顯示卡則采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謂的Flash BIOS,可以通過專用的程序進行改寫或升級。
5.PCI接口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接口由英特爾(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義局部總線的標準。此標準允許在計算機內安裝多達10個遵從PCI標準的擴展卡。最早提出的PCI總線工作在33MHz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133MB/s(33MHz * 32bit/s),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展需要。隨著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總線,后來又提出把PCI 總線的頻率提升到66MHz。PCI接口的速率只有266MB/S,1998年之后便被AGP接口代替。不過仍然有新的PCI接口的顯卡推出,因為有些服務器主板并沒有提供AGP或者PCI-E接口,或者需要組建多屏輸出,選購PCI顯卡仍然是最實惠的方式。
顯卡外觀
6.AGP接口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圖像處理端口)接口是Intel公司開發的一個視頻接口技術標準,是為了解決PCI總線的低帶寬而開發的接口技術。它通過將圖形卡與系統主內存連接起來,在CPU和圖形處理器之間直接開辟了更快的總線。其發展經歷了AGP1.0(AGP1X/2X)、AGP2.0(AGP4X)、AGP3.0(AGP8X)。的AGP8X其理論帶寬為2.1Gbit/秒。到2009年,已經被PCI-E接口基本取代(2006年大部分廠家已經停止生產)。
7.PCI Express接口
PCI Express(簡稱PCI-E)是新一代的總線接口,而采用此類接口的顯卡產品,已經在2004年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英特爾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術取代PCI總線和多種芯片的內部連接,并稱之為第三代I/O總線技術。隨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內的20多家業界主導公司開始起草新技術的規范,并在2002年完成,對其正式命名為PCI Express。
顯卡的作用
二、顯卡的作用
概括的說顯卡就是控制電腦圖象的輸出,大家喜歡與之與視頻掛鉤,其實視頻也是圖片的組合,通過一貞顯示多幅連續的圖片組合成視頻,所以專業的說顯卡就是圖形適配器,大家只要知道顯卡和電腦顯示的畫面有很大的關系即可。
專業的說,顯卡又稱為視頻卡、視頻適配器、圖形卡、圖形適配器和顯示適配器等等。它是主機與顯示器之間連接的“橋梁”,作用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負責將CPU送來的的影象數據處理成顯示器認識的格式,再送到顯示器形成圖象。顯卡主要由顯示芯片(即圖形處理芯片GraphicProcessingUnit)、顯存、數模轉換器(RAMDAC)、VGABIOS、各方面接口等幾部分組成。
由于獨立顯卡有自己的模塊,包括自己的緩存,并且稍微好點的獨立顯卡都有散熱風扇,所以從中我們有可以看出獨立顯卡在技術上也較集成顯卡先進得多,以上就是關于顯卡的分類及其作用的相關內容。
更多相關
相關文章
- 藝卓發布新一代 USB-C 接口 4K 旗艦商用專業顯示器 EV3240X EV2740X
- 微星新品 4K 顯示器 MAG 274UPF 開售(圖文)
- AGON AG276QZD 榮獲 2023 年度黑金獎
- 羅技收購色映盤制造商 Loupedeck 進一步擴大直播市場影響力
- 英特爾發布 2023 年二季度業績報告 PC 業務環比增長 18%
- 雷柏將攜電競外設“全家桶”亮相 2023 ChinaJoy
- Mac Mini 即將跌破 3000 元?M2 芯片版的 Mac Mini 又降了 200 元!
- 3000 以內性價比無敵手 這款半透明巴掌大迷你電腦值得買嗎?
- Framework 拯救古老主機(圖文)
- Meta 推出超級分辨率功能,以改善頭顯的顯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