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3.0電源有哪些變化?有沒有必要用atx3.0電源?
1、新增12VHPPWR顯卡供電接口,供電功率150W、300W、450W、600W。
2、12VHPPWR接口的最大供電功率,必須在電源線接頭上標注。
3、最大功率超過450W的電源,必須標配12VHPWR接口。
4、電源通過邊帶信號(sideband signal)向顯卡報告供電能力,便于后者設定功耗極限。
5、電源必須每年可承受17.52萬次開關而無損壞。
6、低負載效率升級,10W或者2%最大標稱功率下,效率不得低于60%,推薦不低于70%。
7、增加瞬間供電峰值,10%工作周期、100微秒時間內,承受200%的標稱功率。
8、增加瞬間負載的電壓轉換速率,+12V電路要達到2-5倍。
9、12V電路最高實際可達12.2V,允許更低的掉壓。
10、放寬+12V電路負載調整率的限制,PCIe接口為-8%到+5%,其他接口為-7%到+5%。
11、調整PowerOn加電信號速度,加快響應和系統喚醒。
12、新增替換低功耗模式(Alternative Low Power Mode/ALPM)。
13、電源標簽須包括T1、T3時序。
14、80PLUS之外新增Cybenetics認證。
PCI-E供電:瞬時功耗允許達到TDP的3倍
英特爾在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用了整整一個章節去講解為什么他們會重點強調PCI-E 5.0的供電,并給出了相應的設計要求。文章指出,當前PCI-E接口硬件有不少在供電需求上其實是違反PCI-E相關規范的,考慮到目前PCI-E接口硬件的供電需求,英特爾這里基本上說的就是顯卡了,就差沒有指名道姓說出來而已。
PCI-E組織在制定PCI-E相關規范時,其實有制定出10W/75W/150W/225W/300W等不同TDP下的板卡供電規范,而且這是一個非常嚴格、不允許超過的數字,因此之前的PCI-E規范中,對于“超額取電”的現象并沒有明確的應對措施。然而近年來PCI-E硬件特別是顯卡上的“超額取電”情況越來越多,而電源廠商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來進行應對,導致顯卡在“超額取電”時,有部分電源會觸發OCP過電流保護等措施,出現突然斷電等現象,對于硬件來說存在較高的損壞風險。
而到了PCI-E 5.0規范上,板卡的供電要求拓展出了450W和600W檔次,這顯然對PC電源的供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應TDP的板卡也很可能帶來非常極端的瞬時功耗,為此英特爾需要通過ATX 3.0設計指南以及PCI-E 5.0規范的共同約束板卡的平均功耗以及峰值功耗,并指導電源廠商去應對顯卡的峰值功耗需求。
那么具體的應對規范有哪些呢?首先是控制峰值功耗的大小與持續的時間,按照ATX 3.0設計指南提出的要求,對于PCI-E硬件來說,若其峰值功耗的持續時間不超過100微秒,那么其峰值功耗允許達到TDP的3倍,也就是600W TDP的顯卡,允許在100微秒內獲得1800W的供電能力;但如果峰值功耗持續的時間超過1秒,那么其可以獲得的峰值功耗仍然不得超過TDP設定;如果峰值功耗持續時間是在100微秒到1秒之間,那么PCI-E硬件可以獲得的功率則與時長呈反比,持續的時間越長,允許的峰值功耗則越低。
從這個要求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對于電源而言,峰值功率其實是一個可以精確到按微秒計算數字,1秒時長的輸出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很短,但對于電源來說其實已經相當于是“持續輸出”而不是“瞬時輸出”,真正的瞬時輸出是需要使用掃描采樣率足夠高的設備,例如示波器以及配套的電流探頭才能測量得出,市售的家用功耗儀或者是普通款的萬用表/電流表基本達不到這樣的掃描采樣頻率,它們檢測到的只是精確到秒的“平均功耗”而非需要按照微秒計算的“瞬時功耗”。
當然英特爾也擔心普通的消費者可能理解不了為什么需求大功率的電源,因此在ATX 3.0設計指南中,他們是直接給出了不同級別產品對應的電源需求。可以看到對于TDP不超過300W的PCI-E硬件,英特爾是推薦搭配額定功率750W的電源;對于TDP不超過450W的PCI-E硬件,推薦搭配的電源是額定功率不低于1000W的款式,而對于TDP達到600W的PCI-E硬件,英特爾推薦用戶搭配額定功率不低于1200W的電源。
CPU供電:峰值電流需求更高
當然除了針對PCI-E供電的具體要求,這次英特爾在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也對CPU的供電需求進行了更新。英特爾在第10代酷睿處理器發布之時,就對當時的ATX12V電源設計指南進行了補充,當時明確提出對于65W TDP的CPU,電源需要為其提供的+12V供電持續電流要求不低于23A,峰值電流不低于30A;對于125W TDP的CPU,電源為其提供的+12V供電持續電流需要在26A以上,峰值電流不低于34A。
而在ATX 3.0設計指南中,CPU供電仍然按照TDP需求劃分為35W、65W、125W和165W三檔,但是除了165W檔次對電流需求沒有發生變化,其余三檔都作出了要求上的變化,其中35W檔次的+12V持續電流要求從13A降低到11A,但峰值電流需求從16A提升至19A;65W檔次與125W檔次的持續電流需求不變,但峰值電流的需求分別上升至34A和39A。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英特爾的規劃中,未來CPU供電對峰值功率的要求會更高。
+12V電壓:偏離度上限不變,下限放寬至-7%
雖然說ATX 3.0電源設計指南展現出來的趨勢是電源需要提供更高的瞬時功率,或者說是更高的峰值功率,但作為配合,電壓偏離上的要求卻是相對放寬了。原本PC電源的+12V輸出電壓偏離度是±5%以內,但考慮到峰值輸出的瞬間電源電壓往往也會有瞬時的下降,為了避免給電源廠的設計帶去過大的壓力,這次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12V的輸出電壓偏離度是放寬至最高不超過+5%,最低不低于-7%,也就是電壓范圍是11.16V至12.6V;如果是PCI-E供電的+12V,則允許下降至最低不超過-8%,也就是11.04V到12.6V。
至于其它方面的要求,例如輸出紋波、保持時間等等,ATX 3.0電源設計規范相比上一個版本基本沒有改變,因此對于電源廠商來說,所謂的“放寬要求”其實并沒有明顯地降低電源設計壓力,反而是PCI-E供電方面的明確指示可能對自家的產品策略帶來一些變化,就看誰能夠率先跟上ATX 3.0時代的腳步了。
有沒有必要用ATX3.0電源?
其實ATX 3.0電源設計指南更多地是給廠商作為參考,里面很多內容對于玩家來說看看就好,沒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但你說ATX 3.0對于玩家來說沒有意義,那當然也不是這么個說法。實際上ATX 3.0電源設計指南的推出,是很好地解答了一直困擾著不少玩家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大功率的電源究竟有沒有選購的必要性?
其實從ATX 3.0提出的要求來看,如果你計劃選用的硬件已經達到了當前中端主流或以上的水平,那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可以按照顯卡TDP 300W作為一條分界線,如果你選用的顯卡在TDP上已經超過300W,那顯然750W或以上級別電源應該是標配;而對于TDP不超過300W的顯卡,650W級別的電源也還是很充裕的,但是未來升級的潛力不大,特別如今CPU和顯卡的性能在增長的同時,功耗也在穩步提升,沒有一個750W或以上級別的電源,還真不一定可以滿足后續升級的需求。
另外在當前選購PC電源,大家不要只盯著額定功率,電源是否采用模組化線材,可能也會成為一個選擇的關鍵。PCI-E 5.0引入了新的12+4pin供電接口,單個接口即可提供高達600W的供電能力,相當于當前4個PCI-E 8pin接口的供電能力,倘若電源采用的是模組接口,那么理論上說只需要廠商給出對應的模組線,那么舊款電源支持12+4pin供電算不上一件難事。
當然最佳選擇是直接選擇帶有新接口的電源,只是模組接口電源至少是留下了這個升級潛力,但對于原生線材的電源來說可能就有些尷尬了,即便可以使用轉接線,也可能給機箱的布線和理線帶來困難。不過現在中高端的電源產品基本都采用了模組接口設計,只有部分入門級產品仍然維持原生線材方式,想必也不是那么容易踩雷。
- 上一篇
2022年4月初cpu及內存行情走勢
內存方面:從本周金士頓最新行情走勢來看,上周五報價:4GB2666-135元,8GB2666-210元,16GB2666-443左右,本周五價格:4GB2666-無,8GB2666-215元,16GB2666-465左右,以上深圳市場價格對比情況,價格相對繼續有所拉漲。賽格市場停業檢查
- 下一篇
顯示器背光有哪些?常見的顯示器背光是哪種?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LCD面板背光技術還是蠻多的,但其實主流常見顯示器產品中所使用到的背光并沒有那么多,普通消費者所能接觸到的往往也就是那么幾種:WLED、RGB-LED、GB-r LED、QLED(量子點)、Mini LED,以及老舊的CCFL(燈管,非LE
更多相關
相關文章
- 藝卓發布新一代 USB-C 接口 4K 旗艦商用專業顯示器 EV3240X EV2740X
- 微星新品 4K 顯示器 MAG 274UPF 開售(圖文)
- AGON AG276QZD 榮獲 2023 年度黑金獎
- 羅技收購色映盤制造商 Loupedeck 進一步擴大直播市場影響力
- 英特爾發布 2023 年二季度業績報告 PC 業務環比增長 18%
- 雷柏將攜電競外設“全家桶”亮相 2023 ChinaJoy
- Mac Mini 即將跌破 3000 元?M2 芯片版的 Mac Mini 又降了 200 元!
- 3000 以內性價比無敵手 這款半透明巴掌大迷你電腦值得買嗎?
- Framework 拯救古老主機(圖文)
- Meta 推出超級分辨率功能,以改善頭顯的顯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