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屏和OLED屏有啥不同-哪款手機的屏幕好(2/2)
根據美國 IEEE 發布的 IEEEPAR1789《LED照明閃爍的潛在健康影響》指出,頻閃會造成以下潛在的不利影響:
1.光敏性癲癇或閃爍光誘導的癲痛發作;
2.頻閃效應和相關的旋轉機械明顯降速或停止的現象;
3惡心、視覺紊亂;
4.增加自閉癥人的反復行為;
5.視力衰弱包括:眼過勞、疲倦、視力模糊,以及傳統的頭痛和在與視覺相關的作業上能力下降。

自家手機這么晃眼睛,還可能會造成這么大的問題,既然技術上不能消除,那手機廠商自然想方設法的降低或是緩解。
于是就有了目前主流的 PWM 調光和 DC 調光兩種方案,PWM 調光通過調節屏幕亮度緩解頻閃,而 DC 調光在緩解的同時,還容易造成屏幕偏色的副作用,總之也就僅是緩解。
有意思的是,大家別以為僅 OLED 屏會有頻閃,其實 LCD 屏同樣也會有頻閃。只不過 OLED 屏的頻閃在 300~600 次左右每秒,而 LCD 屏的燈珠每秒可以閃上萬次,自然而然的不會感覺到有頻閃的存在,四舍五入約等于無。

按這樣看來,LCD 屏確實會更護眼一點。但除了屏閃以外,LCD 屏擁有更大的藍光量,也是讓我們“瞎眼”的一大原因,那你還敢說 LCD 屏護眼嗎?
那 OLED 屏和 LCD 屏哪個更好?
一直以來,我們用慣了 LCD 屏,覺得它比 OLED 屏看起來會舒服一點。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LCD 屏的色彩比較準確,壽命也長,用四五年用到發黃也不會燒屏。隔壁 OLED 屏雖然顏色很鮮艷,看著就很討我們這種“視覺動物”,但它不僅偏色,而且壽命還得看臉呀,別說用四五年了,隨時都可能燒屏壞給你看。

還有就是外面強光的環境,你就會發現 LCD 屏的亮度跟不上,即使現在的 LCD 屏已經做得很厲害,在還有一層手機膜容易反光情況下,基本需要亮度調至最亮,再用手擋一下才勉強看得到,這僅是看到固然很費眼睛。
而 OLED 屏就不一樣了,自發光未遮擋可以做到更高的亮度,即使在強光的環境下也能做到更狠的強光顯示,直接看不費力氣。
但亮度這個東西,很考驗廠商的調教和我們的眼睛,畢竟 OLED 的亮度可以瞬間很高,有的廠商自動亮度做得不好,一亮屏瞬間高亮的亮瞎我們的眼睛,這時 小編 總會想念不會過亮的 LCD 屏。
另外,現在不是高刷普及率很高,除了 OLED 屏用上高刷,LCD 屏也用上了,甚至還用在很多游戲手機上,還稱完全不虛 OLED 屏。
但沒想到權威機構 SGS 的硬核驗證下,120Hz 的 OLED 屏比 120Hz 的 LCD 屏要清晰 1.5 倍,而 120Hz 的 OLED 屏和 240Hz 的 LCD 屏清晰度大致相同。這主要是因為 OLED 屏反應快,拖影短,自然更清晰一點;LCD 屏反應慢,因此容易產生拖影,尤其在北方比較冷的地方,LCD 屏的 iPhone 太冷還會出現重影現象。
但 OLED 屏也不是絕對清晰,不然也不會有句話叫「無 2K,不 A 屏」,其實就是說 AMOLED 在 1080P 下精細度會有所損失,以至于滑動的時候,字體的邊緣發虛,甚至還可能發紅發綠。LCD 屏在這方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看到這里,估計很多小伙伴覺得 OLED 屏很多方面的體驗都比 LCD 屏稍好,順理成章的覺得旗艦機標配的 OLED 屏就是好,其實那是被逼無奈的。
像全面屏,由于 LCD 的結構,邊框無法做到很極致,輕薄的 OLED 屏則可以;同樣屏下指紋模塊、折疊屏......也都需要輕薄的 OLED 屏才能得以實現,甚至現在背部厚大的攝像模塊,如果還用 LCD 屏那得多厚重?

所以我們不要聽網上的人亂吹亂說,還得靠我們自己眼睛收貨,現在線下店那么多手機可以摸,買之前可以先看先玩,結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再做選擇也不遲。
只要我們眼睛不會看著不適,其實用 OLED 屏和 LCD 屏也就差不多,不用太過于去糾結。
更多相關
相關文章
- 一加 12 瑞聲仿生振感馬達 Turbo,號稱超越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 iQOO 12 系列發布:驍龍 8 Gen 3 與 3 倍 6400W 潛望長焦(圖文)
- iQOO12 Pro 首發三星 E7 屏:144Hz 高刷、峰值亮度達 3000nit(圖文)
- 聯發科天璣 8300 有望本月亮相 性能有望看齊天璣 9000+
- 行業首發iQOO 12 Pro 2K E7 144Hz 全感屏,支持 IP68 級防塵防水
- 屏下前置 + 驍龍 8Gen3 紅魔新機電池 6200mAh 以上?(圖文)
- 華為小米 vivo 相繼入局 AI 大模型,手機圈又卷起來了!(圖文)
- Meta 如何在 AI、元宇宙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圖文)
- 谷歌 Pixel 8 Pro 面部識別太拉胯:兄弟間可隨意解鎖 (圖文)
- 聯想 thinkplus 口紅電源家族新品正式發售(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