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k900好么(二手聯想k900體驗)
拒絕參數,只談體驗,關注導盲犬小摳,真實解讀您熟悉的數碼產品,本文閱讀預計耗時3分鐘。
全金屬機身的發展,像一陣風,曾經是時尚現在成過往,比如聯想旗下2013年的時候就推出過一款k900的高端商務旗艦。用精鋼材質做機身,厚度控制得非常纖薄,以至于有種菜刀的即視感,這是k900的體驗印象之一。時隔多年之后,小編再次上手k900二手機,那種菜刀印象揮之不去,而旗艦名號變老人機,居然毫無違和感。
拆開包裝看機身,這部二手的k900配件所剩無幾,唯有真機的質感還很好。握在手里,第一感覺是輕薄,畢竟只有162克重量,當年算是沉甸甸的品相,但現在嘛,升級成輕薄款了。與機身的重量可以用手感衡量對比,k900的纖薄在視覺上看著也很直觀,主要是確實做得很薄,6.9毫米的厚度,還是精鋼機身,這樣的材質打磨起來明顯更復雜。再看k900的邊框,棱角分明,帶有細微的弧度,看著硬朗大氣,設計語言一看就是男士專用,5.5英寸屏幕,手大的男生握著剛剛好,女生難以握持。
翻轉手機到背面看特寫,標志性的金屬后蓋,光澤很耀眼,上面還絲印了文字和logo,滿滿的深邃感。只是,不知道是設計上刻意為之,還是工藝上有妥協,k900的金屬后蓋上有兩處個人不太推崇的點。一是機身的揚聲器喇叭放在了背殼上,在后蓋下角開了個孔,嚴重破壞背殼一體性,并且使用時也很容易堵住發聲。第二點是,機身背面四角上,安裝了四顆標志性的鉚釘,實用性先不說,對于機身一體性的影響也很明顯。猜測這些妥協,與機身做得太薄有關系。
同樣由于機身超薄的設計,k900的電池只給到了2500毫安時。說實話,設計這個參數的產品經理要去面壁,因為容量簡直太小了,導致續航尿崩。一方面,k900的電池底子小,先天不足,無法提供持久續航;另一方面,碰上英特爾的處理器,發熱量大。兩處作用下,導致k900待機時間短,高負載操作時機身發熱嚴重,尤其是夏天使用很燙手。但這次體驗,小編直接將機器上使用場景少的APP全部刪除,只安裝適合老人使用的桌面APP,設置好默認啟動,等于是換到了一部老人機。
在這種情況下,k900的使用體驗明顯要好轉很多,即便是這部二手的機器,電池有衰減的情況下,待機也能有一天多時間。小編以老人機體驗者視角,早上出門前充滿電,關閉所有后臺運行程序,全程開著數據流量和自動亮度。出小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行掃碼和亮碼多次,再到菜市場買菜,繼續掃碼亮碼。這個過程里,用得最多的是攝像頭,1300w后置鏡頭,掃碼很輕松,因為沒有其他操作,電池電量衰減有限,一上午還剩下89%的電量。
也是在這個過程里,小編還發現了k900的另一個亮點,它的操作非常流暢,手指觸控屏幕自然,響應迅捷。官方宣稱的叫做超敏感觸控技術,在戴手套、用指甲也能觸控,實測確實與很多機子不一樣。像平時戴手套在外面用手機,有時候犯懶不愿脫手套,操作幾個按鍵,不至于識別不了。至于用指甲觸控屏幕,理論上只有電阻屏支持,k900這塊電容屏是如何做到的,未見相關說明性文摘。
觸控體驗是穩定使用手機的基礎,k900的觸控體驗好,間接彌補了系統與其他手機系統的差距。開機可以看到,k900內置有聯想的樂os操作系統,這是脫胎于前樂ui的一個老舊系統,默認的是4.4.2安卓版本號。當年使用很流暢,現在來看,流暢度其實并沒有退步,只是我們的習慣變得更“刁鉆”,襯托出系統很遲滯。常規操作來看,k900使用沒有問題,很多新的APP也能正常安裝使用,微信除外。
作為曾經的一款男士專用高端商務機,k900經過多年市場檢驗,現在早就變為角落里的二手機了,定位也由精英變老人機。當作老人機后,使用頻率降低,電池好像夠用了,攝像頭也清楚了,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偶爾拿出來掃碼,做備用機,完全挑不出問題,堪稱一部典當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