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dd如何修復硬盤(機械硬盤壞道修復最好方法)
MHDD 版本
從2000年發布第一版到現在 MHDD 早以停止更新,目前 MHDD 最新版本為 MHDD 4.6。
注:
1.較新的硬件下 MHDD 可能會無法啟動,建議用積灰最多的電腦操作。
2.MHDD 需要在IDE模式下才能識別 SATA 硬盤。
3.MHDD 部分操作會破壞數據,使用前務必備份好數據,并檢查備份無誤和完整。
4.MHDD 在 2.9版本后移除了 CHS 模式。
MHDD 的工作方式
在DOS下程序訪問硬盤的工作方式:
程序 <---> MSDOS <---> BIOS <---> IDE/SATA 控制器 <---> 硬盤
MHDD訪問硬盤的工作方式:
MHDD <---> IDE/SATA 控制器 <---> 硬盤
MHDD 不需要依賴 BIOS 訪問硬盤,所以即使 BIOS 不能識別的硬盤也有可能可以被 MHDD 識別。或啟動 MHDD 后再連接硬盤也能被 MHDD 識別。
MHDD 的打開方式
MHDD 需要DOS環境運行,推薦使用微PE工具箱來制作啟動U盤。使用微PE工具箱制作的啟動U盤已包含 DOS 和 MHDD。
微PE工具箱:http://www.wepe.com.cn/download.html
啟動 MHDD
MHDD 不能識別 SATA 模式下的硬盤,所以首先需要在 BIOS 中設定硬盤模式為IDE。
[圖 BIOS 更改硬盤模式]
調整 BIOS 中啟動順序,將電腦從u盤啟動后,可以看到如下畫面:
(使用鍵盤上下鍵,選擇 "MaxDOS 工具箱" 回車進入)
[圖 微PE啟動菜單]
在 MAXDOS 工具箱主菜單中選擇選擇“A. MAXDOS 工具箱 & MAXDOS TOOL BOX”回車進入MAXDOS 工具箱。
[圖 MAXDOS 工具箱主菜單]
然后使用鍵盤輸入“MHDD”(不區分大小寫), 回車后啟動 MHDD:
[圖 Max DOS 工具箱主界面]
MHDD 啟動后可以看到硬盤選擇菜單,稍后也可以使用命令“PORT ”或快捷鍵 Shift+F3 打開此菜單。
MHDD 硬盤選擇菜單中顯示已檢測到的硬盤,輸入對應的編號回車進入對改硬盤進行操作。
運氣好的話就會看到如下圖:
[圖 MHDD 硬盤選擇菜單]
如果出現沒有看到硬盤的情況,如下圖:
[圖 MHDD 未檢測到硬盤]
由于MHDD不能識別每個 SATA 接口上的硬盤 ,如果在這沒有看到硬盤信息可以換個接口嘗試,建議從SATA1開始,通常主板 SATA接口旁會印有“SATA1”字樣。
[圖 主板SATA接口]
掃描硬盤
在上一步選擇硬盤后,鍵盤輸入命令“SCAN”回車,或按“F4”快捷鍵鍵進入掃描,首先會看到【掃描選項】,如下圖:
[圖 掃描選項]
參數解析:
1.起始LAB,默認為0
2.結束LAB,默認為最大值(最后一個扇區)。
3.Remap:重映射,重新定義壞塊的LBA地址,使用保留區的扇區來代替,打開此選項可能會破壞數據。
4.Timeout(sec): 讀取超過此時間視為壞扇區。
5.Spindown after scan:掃描完成后關閉硬盤電機。
6.Loop test/repair: 循環掃描和修復。
7.Erase Delay *DESTRUCT IVE*:擦除扇區,用于修復邏輯壞道,打開此選項會破壞硬盤上的數據。
注:Remap, Erase Delays 具有破壞數據的副作用,這兩個選項默認關閉。
首先全盤掃描查看硬盤情況,關閉 Remap, Erase Delays 選項。
在當前(掃描選項)中再次按下F4,或Ctrl+Enter開始掃描。注:掃描過程中可按ESC中斷/退出掃描。
[圖 掃描進行中]
掃描結果解析:
[圖 錯誤類型]
出現以上任意一個錯誤說明硬盤存在壞道,錯誤符號后面對應錯誤的數量,紅色Error: 顯示出現錯誤的 LAB 位置:
[圖 掃描結果]
下面開始嘗試修復:
注:根據MHDD說明手冊,先使用 ERASE 命令全盤擦除,然后運行掃描(SCAN/F4)并打開 Remap 選項。考慮到全盤擦除耗費時間,并且對磁頭壓力大(全盤ERASE相當于低級格式化),所以我選擇使用兩次掃描來修復。
第一次掃描/修復:
把 Star LAB 和 End LAB 定位到壞道出現的區域打開 Erase Delays 掃描一遍(使用空格鍵來切換開/關):
[圖 打開Erase Delays選項]
掃描中打開 Erase Delays 和運行 ERASE 的區別:Erase Delays 選項會先檢測扇區響應時間,超時則擦除(默認為350毫秒),ERASE 命令不會檢測,直接擦除。
打開 Erase Delays 通常可以修復紅色塊和棕色塊。掃描中出現“W”的位置表示 MHDD 執行了 Erase Delays (擦除區塊)
[圖 紅色塊和棕色塊,執行Erase Delays]
第二次掃描/修復:
對于此類錯誤(?/X/!/S/A/0/*),Erase無法修復。
硬盤出廠時會有一部分保留扇區,重映射的原理即將錯誤所在的扇區重新映射到保留扇區內(好扇區)。
所以第二步打開 Remap ,通過映射扇區來修復。和第一步一樣先設定壞道出現的大概區域,打開 Remap 選項運行掃描。
[圖 打開 Remap 選項]
掃描中出現藍色塊的位置表示 MHDD 執行了 Remap (重映射區塊),Remap 非常耗費時間,一個扇區的Remap 也要5分鐘甚至更久,執行 Remap 的時候 MHDD 進入看似死機的狀態,需要耐心等待。
[圖 執行Remap]
通常硬盤狀態不是特別差都可以通過上面兩步操作修復成功。
硬盤產生壞道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即使修復后壞道也有很大的可能性進一步擴散。
所以修復后的硬盤不要保存任何重要的數據。
附:
查看 S.M.A.R.T 信息
運行 SMART ATT 命令或按 F8 快捷鍵可以查看硬盤的 S.M.A.R.T 信息。
重點查看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的數值,這個數值說明硬盤重映射 (Remap) 了多少個扇區,通常這個數值為0(新硬盤一定是0)。
UDMA CRC error rate,表示數據傳輸錯誤,通常是因為數據線導致,此數值通常為0,如果不為0建議更換數據線。
最近收一個二手硬盤掛機,發現有不少壞道,本著不退貨的好買家原則,于是搜索資料嘗試將其修復,本文僅供參考,如有錯誤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