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怎么看多少(固態硬盤顆粒哪種最好)(2/2)
再說回顆粒的挑選。如果恰巧你的財力雄厚,想買 SLC 還是 MLC ,都隨便你。
但托尼說句實話,現在硬盤上最難壞的東西就是顆粒了。
就算是最差的 QLC 顆粒,1T 硬盤的寫入壽命也有 300TBW 左右。
就算你每天堅持不懈寫入 100GB 的內容,也夠你造八年半。
而且相對顆粒來說,主控帶來的速度提升更加明顯。所以咱們在買硬盤的時候,其實更應該關注主控。
>/ 主控板其實更重要
主控板又是個什么東西呢?如果把 SSD 比作電腦,那主控板就相當于電腦上主板 + 內存 + CPU 的大集合。
它主要起到三個作用:
一是合理分配資源,爭取讓所有的顆粒都有事做,不致于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種情況。
二則是數據中轉,讓你的儲存單元與電腦上的數據能夠正常溝通。
三則是負責固態硬盤內部各項更高級指令的完成。
對我們來說,主控是固態硬盤上最重要的組件,重要程度甚至比顆粒更高。因為一塊硬盤的理論極限性能,是由主控板決定的。
而且主控板還不是和品牌捆綁的。就算是英特爾這類大廠,有時候出于成本考慮,也會在自家消費級產品上使用別家的主控。
這也意味著,咱們買大牌子并不一定能買到它們自家的主控。
好在查找主控型號也不是件難事。只要是塊發布過的硬盤,隨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主控板的型號。
有了主控板的型號,我們就能在主控廠商的官網找到規格書。
咱們這里就用慧榮的主控作為例子。
規格書里的信息很多,但最值得咱們注意的就是最高性能這一欄。
這幾個參數里,連續讀寫速度越高,文件傳輸就越快,隨機讀寫越快,電腦啟動,游戲加載耗時就越短。
其次需要關注的,則是 PCIe 協議。
如果你的主板只支持 PCIe3.0 ,那我建議你最好不要買 PCIe4.0 的 M.2 ,雖然也能用,但多少有點浪費錢。
至于硬盤的固件,版本實在是太多,實在是不能總結出一套辨認的方法。
但無腦挑大品牌,問題一般不大。只要是有頭有臉做固態的廠商,固件都不會太拉。
因為固件得靠自己研發,那些特別小的廠商,真不一定能把它做好。
>/ 總結
綜上所述,如果你想自己挑一塊 M.2 固態,那么托尼建議先屏蔽掉特別小的廠商,優先挑選更好的主控板,最后再看使用的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