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用戶超 3 億,這家低調的上海公司推出了顛覆自我的新品(2/2)
除此之外,《賽爾計劃》還在外圍系統方面增加了很多嘗試,比如引入小屋家園系統,加入角色好感養成系統等等。這一系列設計可能和《賽爾號》的玩家基地不太一樣,整體豐富度、趣味性都更接近市面上的主流產品。

聊到這里,你或許也明白為什么《賽爾計劃》是《賽爾號》的另一種表達了——他們選擇用更現代化、更市場化的思路去處理 IP 的特色內容,試圖讓玩家感受到 " 賽爾號 " 的另一種可能性。
02為什么做《賽爾計劃》?
當然,你或許也發現《賽爾計劃》存在許多看似乎矛盾的地方。比如明明它放棄了類寶可夢模式做數值卡牌類游戲,看起來已經是 " 向市場妥協 " 了,但卻依舊在產品中堅持著自己獨特的美術設計與傳統的屬性克制系統。
歸根結底,這涉及到了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項目組為什么要開發《賽爾計劃》?
不得不說,十多年前的《賽爾號》確實火得一塌糊涂,游戲開服一年內就創下了單日 80 萬人同時在線的記錄。考慮到游戲曾經的巔峰熱度出現在第三、第四年,這個數據恐怕還能更高。截至目前,該 IP 系列累計注冊用戶數也已經超過了 3 億。
葡萄君還記得,小時候自己放學去買零食的大小商鋪,經常能看到《賽爾號》的攻略書,它們往往被掛在店面最顯眼的地方。當時大家對雷伊、蓋亞等人氣精靈的熱衷程度,絲毫不亞于寶可夢玩家眼中的皮卡丘、小火龍。
Lenny 也說,他剛進淘米的時候,租房樓下小賣部老板的桌面壁紙就是雷伊;坐電梯的時候,小孩子會拿著扭蛋問家長,媽媽你知道雷伊嗎;甚至有次吃飯,背后的人都在聊《賽爾號》。
然而如今再提起《賽爾號》,不少人都只能勉強想起一些人氣精靈,以及那個罐頭鐵皮人的經典形象。甚至有次我和朋友聊起這款游戲,對方驚訝地回了一句," 這游戲居然還活著?"
說實話,在《賽爾計劃》首曝后不久,葡萄君其實也短暫地回坑過一次《賽爾號》。但復雜的養成內容和大量的陌生精靈,很快就把我勸退了。在這種情況下,新玩家想要直接入坑,所要耗費的學習成本恐怕更高。
相比之下,《賽爾計劃》上手門檻則要低些,更適合玩家用來入坑 " 賽爾號 "IP。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們要盡可能保留美術風格和屬性克制——畢竟它們是整個 IP 的 " 靈魂 "。而只有保留了系列原本的味道,未來玩家才能真正轉化成 IP 用戶,而非單獨某個產品的受眾。
況且如果重新回歸起點來看,《賽爾計劃》的立項想法其實比很多人想象中要簡單純粹。2018 年,曾負責頁游魔焰猩猩的畫師,在業余時間創作了一張雷伊擬人的概念圖。Lenny 說,當時看到這張圖后,內部幾個老人就產生了立項的沖動,希望做一款有點不一樣的《賽爾號》。
于是憑借這份沖動和一腔熱血,他們找到了一部分 " 賽爾號 "IP 的核心員工,并拉上一些新人,組建成了一個小團隊。他們先用概念圖和早期設定與玩家溝通交流,在發現大家同樣期待精靈擬人化的設定后,最終大手一揮,決定立項《賽爾計劃》。
只是當討論回歸 IP 本身,或許很多人依舊會好奇最關鍵的問題:《賽爾號》到底還行不行?
如果你稍微關注頁游近幾年的動態,或許會發現一件很意外的事:在大多數頁游都退出游戲市場的情況下,《賽爾號》看起來似乎過得還不錯,甚至在變得越來越好。
從運營層面來看,他們不僅每年都會舉辦周年慶活動,還穩定推出年費精靈。如果你再仔細一看,會發現《賽爾號》卷立繪、卷美術的勁并不比市面上哪款主流產品差。
《賽爾號》2023 年費精靈「逐界蒼星」
但與此同時,幾乎每年《賽爾號》都會出現 " 玩家對線策劃 " 的事件,有時候鬧大了還會狠狠地讓游戲火出圈。比如去年他們就因為客服的一些逆天回復,一度躋身貼吧熱度前二十,其中就有一句經典的 " 您確定這是賽爾號?"
彼時由于此類運營事故,項目組也不時陷入一些輿論風波中。而提及這些事情時,Lenny 也坦然承認," 確實是有些業務能力還不到位 ",并表示內部也在加強團隊能力建設。現如今,部分客服不僅能適時接住玩家的調侃,甚至還能因地制宜,創造新梗。作為一款歷經 14 年的 IP,《賽爾號》其實會面臨很多從未有過的問題,比如玩家流失、產品跟不上市場等等。
對于這一困境,不少產品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奧比島》《摩爾莊園》推出了休閑類手游,最大還原最初最本質的社交體驗,《洛克王國》《奧拉星》則開始走開放世界路線。
而《賽爾號》則希望把持續運營當作自己的答案。在團隊看來,《賽爾號》的 14 年,也是團隊和玩家共同成長的 14 年,因此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游戲能一直陪伴大家成長。
Lenny 表示,或許《賽爾號》一直在跟著一代人成長、變化,但不論是曾經來過的伙伴,依舊留下來的朋友,還是后來才入坑的玩家,都是這艘飛船航行至今的意義。14 年來,《賽爾號》從 6+ 變成了 16+,一路不斷迭代,也只是希望大家再想起來時,發現從來沒有丟失曾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