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機普遍66W,為什么蘋果還是20W?(圖文)
你是否也為蘋果手機那可憐的20W充電速度而感到煩惱?
安卓都要240W了,蘋果用戶是如何忍得了祖傳20W充電的?
提起蘋果iPhone的缺點,除了信號以及續航之外,快充速度絕對是令很多消費者都頗為不齒的地方。
智能手機屏幕越做越大,耗電速度也越來越快,為了解決續航問題,早些年OPPO就率先攻破了充電速度問題,達到了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
時至今日,安卓快充已經到達240w的速度,5000mAh的電池,幾分鐘就可以充滿。但是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標桿,卻只支持最高25w的充電速度,而且充電器還需要單獨購買!在安卓陣營的千元機都已經開始普及60+W快充,中端機普及120W快充的當下,iPhone為什么依舊堅守著自己的20W充電?是因為成本問題?或者壓根就不在乎用戶的這個需求?
一:削減成本
這么說就很好理解了,成本當然是重頭。
二:減少發熱
安卓廠商采用的高電流低電壓的快充方案雖然對電池本身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功率越高也就意味著在充電的過程中會造成更高的發熱,這個不可忽視的風險讓蘋果對快充越來越謹慎。
三:20W或許并沒有那么慢
20W這個數字聽起來確實很低,但大家有體驗過蘋果20W快充充電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它的速度并沒有那么慢。
更何況iPhone 本身的電池容量比安卓要小很多,滿電的iPhone 續航也比大部分安卓手機更好,如果真要和安卓手機相比,iPhone其實早就是35W左右的充電速度了。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iPhone更可能的結果是整機能效進一步提升,可以依賴更小的電池容量維持現在的續航能力,然后適度提升充電功率。
四:蘋果的生態布局
蘋果正在做一個非常大的生態布局,而有線充電很有可能會被iPhone率先拋棄。
近些年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一個趨勢——iPhone對于無線快充越來越重視。增加無線快充功率甚至還首創了吸磁的充電方式,不惜在寸土寸金的機身內部放置大量磁鐵。搞不好未來哪一天,iPhone就真的直接放棄了充電接口,就像當年放棄3.5mm耳機接口那樣。
再者說,安卓240W快充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要有一部安卓手機做到了240W快充,哪怕它就只賣了1臺,那么也就可以說:安卓都做到240W快充了。用一個銷量百萬級甚至不到百萬級的產品,對標億級銷量的產品,真的毫無邏輯可循。
當一個產品有著過億銷量的時候,對于各種技術的應用,對于真實需求的分析,就會變得完全不同。
回到最初的原點,為什么需要更快的充電技術?還不是因為電池大了啊!為什么電池變大了?因為屏幕大了,支持5G,支持120Hz高刷,要長續航啊!
所以說到底,快充要解決的問題還是續航問題,如果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天,還有誰會真正在乎充電的時間呢?這就是iPhone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