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燃、續航不焦慮的電池離我們還有多遠?
水有三態 —— 液態、氣態和固態,現代硬盤主要有兩類,機械硬盤、固態硬盤;或許你有聽說過,其實電池也有「固態」的。
固態硬盤稱之為「固態」的解釋有多個版本,但通俗來說,它由固態電子存儲芯片矩陣列組成的,相比起以磁性材料為存儲介質的機械硬盤,其形態更為固定,故成為「固態硬盤」。
固態電池是否也是如此呢?
01
電池如何「固態」?
如今大多數的蓄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其電解質都是液態的,可以稱之為「液態鋰離子電池」—— 而所謂「固態電池」其實就是與之相對的一種鋰離子電池技術。
我們知道,如今成熟的鋰離子電池內部的結構包括有正極(陰極)、負極(陽極)、電解質,還有分隔陰陽極(正負極)的隔膜。
而固態電池,將當中原本液態的電解質改為了固態材料,并去掉了獨立的隔膜結構。
當然,固態電池的類型也是多種的,以電解質來分,有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它們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成本上也各有優勢,這方面后面再聊。
02
電池為什么要固態?
聊到我們今天已司空見慣的「液態鋰離子電池」,總能找到它的槽點 —— 自鋰離子電池面世以來,它的進步仍趕不上我們的需求,即使是近幾年電動汽車的發展帶動了鋰電池技術的發展,今天的手機還得一天一充、電動汽車的續航仍比不上油車;即使配套的電池管理技術再怎么完善,電池本身的安全性的進步仍有限,仍時不時有手機電池自燃燒傷用戶、電動汽車自燃難以撲滅的新聞出現。
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是如今鋰電池的縮影,而另一方面液態鋰離子能量密度已經貼近技術天花的 300Wh/kg 左右(實際密度更是低于這個值),而下一步摻硅等方法改進的傳統鋰電池,只能將理論天花板捅到 400Wh/kg 左右。
前面提到的安全問題,可以說是如今「液態」鋰離子電池的痛 —— 在過充、電解質活性低等情況下,鋰離子若無法及時嵌入到石墨負極時,會在負極表面形成金屬鋰枝晶,一來會損失鋰離子,降低電池的容量,二來形成的金屬鋰枝晶可能會有刺穿陰陽極之間的隔膜,造成短路的風險,電池內部一旦短路,很有可能引起熱失控,引起自燃。
而固態電池,理論上能解決液態鋰電池的這兩個問題。
首先固態電池的內部結構簡單,普通電池液態的有機電解液含有易燃的溶劑,固態電池的固態電解質則不需要,直接去掉了易燃的隱患,陰陽極之間就不需要額外的隔膜結構,即使電池遭到破壞,也不易發生自燃 —— 將鋰電池的安全性提升到另一個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