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disktestwin7-(mydisktestwin7沒法用)(3/6)
JBOD
JBOD( Just a Bunch Of Disks )不是標準的 RAID 等級,它通常用來表示一個沒有控制軟件提供協調控制的磁盤集合。 JBOD 將多個物理磁盤串聯起來,提供一個巨大的邏輯磁盤。 JBOD (如圖 1 )的數據存放機制是由第一塊磁盤開始按順序往后存儲,當前磁盤存儲空間用完后,再依次往后面的磁盤存儲數據。 JBOD 存儲性能完全等同于單塊磁盤,而且也不提供數據安全保護。它只是簡單提供一種擴展存儲空間的機制, JBOD 可用存儲容量等于所有成員磁盤的存儲空間之和。目前 JBOD 常指磁盤柜,而不論其是否提供 RAID 功能。

RAID0

定義: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盤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盤并行的執行,每個磁盤執行屬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總線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盤整體存取性能。
工作原理:
系統向三個磁盤組成的邏輯硬盤(RAID0 磁盤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3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于一塊物理硬盤。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塊硬盤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三塊硬盤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盤讀寫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于總線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于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并行傳輸與串行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顯著顯然毋庸置疑。
優缺點:
讀寫性能是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
RAID 0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余,因此一旦用戶數據損壞,損壞的數據將無法得到恢復。RAID0運行時只要其中任一塊硬盤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數據的故障。一般不建議企業用戶單獨使用。
總結:
磁盤空間使用率:100%,故成本最低。
讀性能:N*單塊磁盤的讀性能
寫性能:N*單塊磁盤的寫性能
冗余:無,任何一塊磁盤損壞都將導致數據不可用。
RAID1

定義:
RAID 1通過磁盤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余,在成對的獨立磁盤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盤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盤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盤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工作原理:
RAID1是將一個兩塊硬盤所構成RAID磁盤陣列,其容量僅等于一塊硬盤的容量,因為另一塊只是當作數據“鏡像”。RAID1磁盤陣列顯然是最可靠的一種陣列,因為它總是保持一份完整的數據備份。它的性能自然沒有RAID0磁盤陣列那樣好,但其數據讀取確實較單一硬盤來的快,因為數據會從兩塊硬盤中較快的一塊中讀出。RAID1磁盤陣列的寫入速度通常較慢,因為數據得分別寫入兩塊硬盤中并做比較。RAID1磁盤陣列一般支持“熱交換”,就是說陣列中硬盤的移除或替換可以在系統運行時進行,無須中斷退出系統。RAID1磁盤陣列是十分安全的,不過也是較貴一種RAID磁盤陣列解決方案,因為兩塊硬盤僅能提供一塊硬盤的容量。RAID1磁盤陣列主要用在數據安全性很高,而且要求能夠快速恢復被破壞的數據的場合。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讀只能在一塊磁盤上進行,并不會進行并行讀取,性能取決于硬盤中較快的一塊。寫的話通常比單塊磁盤要慢,雖然是并行寫,即對兩塊磁盤的寫入是同時進行的,但因為要比較兩塊硬盤中的數據,所以性能比單塊磁盤慢。
優缺點:
RAID1通過硬盤數據鏡像實現數據的冗余,保護數據安全,在兩塊盤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備份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1可以提供讀取性能。 RAID1是硬盤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硬盤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硬盤上讀/寫,并且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總結:
磁盤空間使用率:50%,故成本最高。
讀性能:只能在一個磁盤上讀取,取決于磁盤中較快的那塊盤
寫性能:兩塊磁盤都要寫入,雖然是并行寫入,但因為要比對,故性能單塊磁盤慢。
冗余: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有一塊磁盤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盤出現問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RAID 5

定義:
RAID 5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盤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于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5的磁盤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運用較多的一種解決方案。
工作原理:
RAID5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盤上,并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于不同的磁盤上,其中任意N-1塊磁盤上都存儲完整的數據,也就是說有相當于一塊磁盤容量的空間用于存儲奇偶校驗信息。因此當RAID5的一個磁盤發生損壞后,不會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從而保證了數據安全。當損壞的磁盤被替換后,RAID還會自動利用剩下奇偶校驗信息去重建此磁盤上的數據,來保持RAID5的高可靠性。 做raid 5陣列所有磁盤容量必須一樣大,當容量不同時,會以最小的容量為準。 最好硬盤轉速一樣,否則會影響性能,而且可用空間=磁盤數n-1,Raid 5 沒有獨立的奇偶校驗盤,所有校驗信息分散放在所有磁盤上, 只占用一個磁盤的容量。
總結:
磁盤空間利用率:(N-1)/N,即只浪費一塊磁盤用于奇偶校驗。
讀性能:(n-1)*單塊磁盤的讀性能,接近RAID0的讀性能。
寫性能:比單塊磁盤的寫性能要差(這點不是很明白,不是可以并行寫入么?)
冗余:只允許一塊磁盤損壞。
RAID10

定義:
RAID10也被稱為鏡象陣列條帶。象RAID0一樣,數據跨磁盤抽取;象RAID1一樣,每個磁盤都有一個鏡象磁盤, 所以RAID 10的另一種會說法是 RAID 0+1。RAID10提供100%的數據冗余,支持更大的卷尺寸,但價格也相對較高。對大多數只要求具有冗余度而不必考慮價格的應用來說,RAID10提供最好的性能。使用RAID10,可以獲得更好的可靠性,因為即使兩個物理驅動器發生故障(每個陣列中一個),數據仍然可以得到保護。RAID10需要4 + 2*N 個磁盤驅動器(N >=0), 而且只能使用其中一半(或更小, 如果磁盤大小不一)的磁盤用量, 例如 4 個 250G 的硬盤使用RAID10 陣列, 實際容量是 500G。
實現原理:
Raid10其實結構非常簡單,首先創建2個獨立的Raid1,然后將這兩個獨立的Raid1組成一個Raid0,當往這個邏輯Raid中寫數據時,數據被有序的寫入兩個Raid1中。磁盤1和磁盤2組成一個Raid1,磁盤3和磁盤4又組成另外一個Raid1;這兩個Raid1組成了一個新的Raid0。如寫在硬盤1上的數據1、3、5、7,寫在硬盤2中則為數據1、3、5、7,硬盤中的數據為0、2、4、6,硬盤4中的數據則為0、2、4、6,因此數據在這四個硬盤上組合成Raid10,且具有raid0和raid1兩者的特性。 雖然Raid10方案造成了50%的磁盤浪費,但是它提供了200%的速度和單磁盤損壞的數據安全性,并且當同時損壞的磁盤不在同一Raid1中,就能保證數據安全性。假如磁盤中的某一塊盤壞了,整個邏輯磁盤仍能正常工作的。 當我們需要恢復RAID10中損壞的磁盤時,只需要更換新的硬盤,按照RAID10的工作原理來進行數據恢復,恢復數據過程中系統仍能正常工作。原先的數據會同步恢復到更換的硬盤中。
總結:
磁盤空間利用率:50%。
讀性能:N/2*單塊硬盤的讀性能
寫性能:N/2*單塊硬盤的寫性能
冗余:只要一對鏡像盤中有一塊磁盤可以使用就沒問題。
此外,還有關于RAID的更多更詳盡的介紹,想了解可以點這里 文章我會在我們所的一點號同時發一份,點名表揚一點號作為少數允許轉載還給推薦的平臺也算是比較良心了,圖床也支持外鏈,能解決很多平臺圖片不能外鏈的問題。相比大魚號之類沒推薦還經常各種奇葩理由不過審還扣分的屑是要高到不知道哪去了,在大魚號我連發選購防假貨指南都會被斃,不愧是阿里獨資,真的犢子。如果各位知道什么良心平臺別忘了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一下,我會盡力讓我們優秀的文章傳的更遠。
總之,咱很容易就能買到支持以上原理的RAID擴展卡,而且只要有多塊硬盤就能很容易實現RAID來提升硬盤的速度。但是就像咱說的一樣,硬盤有價數據無價 RAID作為比JBOD復雜的系統也并不能保證100%可靠,因此最好還是進行分布式多終端備份。

RAID1是相對來說比較保靠的方案,雖然成本也雙倍了但是硬盤有價數據無價
當然,定期進行多終端備份也是符合RAID1思路的一種辦法。咱有兩臺電腦,每臺電腦之間的數據都定期進行對拷,這樣也相當于RAID1。
5.供應商
光說備份還不夠,硬盤本身也得靠譜,不然一陣抖動全掛了也是白扯。咱再說說機械硬盤的廠商吧,機械硬盤的廠商咱看看排名一般也就知道有幾家了。
西部數據
WD公司始創于1970年,總部在美國加州Lake Forest,是歷史最悠久的硬盤廠商之一,也是IDE接口的創始者之一。WD公司在1999年退出SCSI市場后主攻IDE領域,2001年下半年6個月銷售額為10.15億美元,并且保持著3300萬美元的盈利。WD公司是一個不擅于宣傳的公司,讓人能記得住的特有技術屈指可數,其實WD的技術實力是不容小看的,其硬盤性能長期處于高水平肯定有先進技術的支持。
希捷
希捷公司于1979年創立,總部位于美國加州Scotts Valley,2000年希捷主動從股市退出,成為私人公司,產品主要包括SCSI與IDE硬盤、磁帶機與網絡存儲設備。在第四財季報表中,收入高達到27.4億美元,是無可非議的硬盤業界老大。希捷公司對技術的開發相當看重,研發費用高達9億美元。不過,與其他公司一樣,其特有技術主要針對于硬盤的保護與噪音的抑制。
日立
日立公司收購了IBM的存儲事業部,并在2003年1月正式推出全新的硬盤品牌,也就是今天的日立硬盤。日立主要有沿用IBM硬盤編號的180GXP系列和全新推出的7K250系列。兩個系列均采用了鋁合金盤片、GMR磁頭和液態軸承馬達,區別在于180GXP采用單碟容量60G的盤片,而7K250系列采用了單碟容量80G的盤片。2011年3月8日,西部數據宣布以總價值大約43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日立的硬盤業務(在第三個季度完成),從而宣布硬盤市場三足鼎立的時代結束。目前希捷的市值大約在63.2億美元,西數收購日立之前是84.1億美元,收購后將遠超希捷成為硬盤廠商中的/"一哥/"。
三星
三星的硬盤事業起步于1989年,當時涉獵面很廣,從筆記本電腦硬盤到SCSI硬盤應有盡有,但由于種種原因,最后只集中精力發展IDE硬盤。三星硬盤在業界的地位相對來說并不高,基本屬于技術采用者的角色,不過三星針對硬盤的噪音與可靠性也開發了自己的專用技術。三星電子北京時間2011年4月19日下午宣布,正式作價14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方式)向希捷出售旗下硬盤驅動業務。
東芝
世界硬盤產業內,傳統的希捷、邁拓。西數、三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專注于筆記本用途的2.5英寸以下尺寸的硬盤廠商東芝來說,許多DIY玩家可能只聽過名字而比較少接觸。其實,東芝在小尺寸硬盤方面無可爭議的屬于領導者的地位,從2.5英寸。1.8英寸到0.85英寸硬盤的推出,時期在小尺寸硬盤在筆記本電腦與消費電子方面業績非常不錯。東芝于2009年收購富士通硬盤業務。
富士通
作為全球幾大硬盤制造廠商之一的富士通(Fujitsu),其產品雖然不像希捷和邁拓那樣為人所熟知,但它在硬盤領域的地位一直以來都十分穩固。 稍有資歷的用戶相信對富士通硬盤并不會感到陌生, 因為直到富士通在幾年前宣布退出桌面市場和零售市場,富士通硬盤才開始/"退居幕后/",全力充當服務器和筆記本廠商的OEM。但對于使用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而言,富士通的筆記本硬盤還是隨處可見的,就連和另一筆記本硬盤廠商日立有密切關系的IBM,在ThinkPad上也會采用富士通的產品,其實力可見一斑。富士通硬盤業務于2009年被東芝收購。
邁拓
世界上信息存儲方案供應商中佼佼者,成立于1982年,總部位于加州的Milpitas,全球員工大約6500人.Maxtor在NASDAQ上市,代號MXTR.1999年公司銷售額近25億美元,在2000年第一季度,其硬盤驅動器發貨量達660萬臺,而其中大部分為三至四碟片產品.公司的快速發展,主要歸功于靈活的高聲策略、優異產品質量、強大技術實力以及令人稱心如意的客戶支持。Maxtor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盤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 是業界磁介質產品的領導, 2007年已經被希捷并購。
IBM
IBM是硬盤的發明者也是創造者,擁有許多專利技術。但后來的玻璃盤遭遇到極高的返修率,加之其他種種原因,迫使風靡一時IBM硬盤退出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