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微單相機應該買那個?均衡性能強便攜尼康 Z 30 評測(2/5)
實際操作體驗中,為了更方便快捷且控制體積重量,尼康 Z 30 減少了目鏡機構所形成的軍艦頭設計。電子 EVF 鏡的取消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已經養成目鏡取景習慣的消費者,但這一定不會影響初次拿起這臺相機的影像愛好者們,因為尼康 Z 30 采用了一塊 3 英寸 104 萬點像素且支持 270 ° 翻轉的觸摸側翻屏。你在取景拍攝時,完全可以放心的依賴這塊高素質的屏幕。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外觀細節
相較于標準變焦大光圈鏡頭而言,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在鏡身重量、變焦體積和畫質表現上取得了一個不錯的表現(綜合實際售價考慮)。未舒展開工作狀態時,這枚鏡頭的體積控制完全能稱為 " 餅干鏡頭 "。在 φ 70mm x 32mm 的體積中,尼克爾塞入了 7 組 9 片光學結構的鏡組,其中還包含 1 枚低色散 ED 鏡片和 4 枚非球面鏡片,這些特殊鏡片能有效控制多種像差,減少由色差引起的滲色以及廣角范圍圖像邊緣容易出現的像場彎曲。

實際體驗中,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有著良好的拍攝體驗,因為體積控制的緣故,小編在享有輕松收納尼康 Z 30 和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的同時,每一次拍攝開始,顯示屏都會提醒你,旋轉對焦環,以釋放快門按鈕,對小編而言,這是極具儀式感的拍攝前期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這枚鏡頭在變焦時,并不是線性的對外擴展,以獲得更特寫的焦距視角,而是呈現為 " 凹 " 字形的鏡頭擴展前伸(變焦至 16 和 50 焦段時,出現最長鏡頭體積表現,在 24 和 35 段呈現一定收縮鏡身的特征)。在日常使用操作鏡頭方面,如果你將相機的對焦模式調整為手動優先自動對焦模式,你可以通過旋轉控制環,自動對焦會立即切換成手動對焦。不要以為看到這里就結束了,這枚鏡頭還內置了光學 VR 減震系統,這能提供約 4.5 檔左右的減震效果,能十分有效的提供模糊校正的效果,能很好的幫助你降低快門,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體積考量下光圈偏小的缺陷。
尼康 Z 30 和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實際測試

在正式進入測試之前,還是請大家先看看尼康官方給出的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的 MTF 曲線圖。

尼康 Z 30 采用的是一枚約 2088 萬像素 APS-C 畫幅 CMOS 傳感器,測試將沿用置景標靶拍攝,測試時關閉機身防抖功能,分別控制對應的變量來對尼康 Z 30 的 CMOS 傳感器表現和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的光學素質進行靜態圖片能力測試。
尼康 Z 30 噪點控制測試

實際測試拍攝圖片截取位置示例
這里的測試采用了固定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 30mm 左右中間值的焦距視角,并固定光圈值為 5.6,采用 A 檔光圈優先,逐級調整 ISO 感光度,使用 RAW+JPEG 格式錄制,使用自拍延時 2 秒攝制,最后放大 200% 截取適當位置進行對比測試觀察。

上為截取實拍標靶 200% 放大對比噪點控制示意圖
通過上面的對比圖我們可以看到,尼康 Z 30 的噪點控制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在 ISO 100-1600 感光度范圍內,無論是畫面細節還是純凈度表現都很優秀。ISO 1600-3200 感光度下,出現彩色噪點,畫面細節和純凈度下開始出現下降,但整體表現依然良好。而在 ISO 3200-6400 感光度下,彩色噪點明顯出現,涂抹感增強,純凈度有了明顯的下降,ISO 來到 12800 時,畫面顆粒和純凈度下降已經十分明顯了,但依然有著較高的可用度。相信大家將 ISO 調整至這個區間后,更在意的是記錄當下,不能苛求尼康 Z 30 以入門 APS-C 微單的定位去挑戰頂級旗艦高感表現。
- 上一篇
努比亞 Z50 Ultra 影像實測 人像掃街利器
你認為多少毫米的鏡頭最適合日常拍照,一般聊到這個問題,大家的回答總是多種多樣,很難找到一致的答案。畢竟在手機攝影中,對于焦段的問題一直都很難被統一。一直以紅圈影像作為主要賣點的努比亞 Z 系列,最近又發布了全新的
- 下一篇
4500 萬像素全幅微單 8 檔防抖佳能 EOS R5
佳能 EOS R5 采用了 4500 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提供了 20fps(電子快門)與 12fps(機械快門)的高速連拍性能。機身防抖系統最高可帶來 8 檔防抖效果,并且可以與 RF 防抖鏡頭協同防抖。支持最高 29.97fps 的無裁切 8K RAW 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