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微單相機應該買那個?均衡性能強便攜尼康 Z 30 評測(3/5)
尼康 Z 30 靜態圖片寬容度測試

實際測試拍攝圖片截取位置示例
這里依然使用的是固定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 30mm 左右中間值的焦距視角,并固定光圈值為 5.6,采用 A 檔光圈優先,固定 ISO 值為 1000,逐級調整曝光補充,使用 RAW+JPEG 格式錄制,使用自拍延時 2 秒攝制,最后放大 200% 截取反向還原后的適當位置進行對比測試觀察。

上為截取實拍標靶 200% 放大對比寬容度示意圖
從實際測試的對比示意圖來看,尼康 Z 30 在 ISO 1000,光圈 f/5.6 情況下,通過后期軟件減曝光值還原后,尼康 Z 30 能在 +1、+2 過曝情況下,拉回絕大多數細節,但在 +3 檔過曝情況下,實例中可以看到較多的 " 死白 " 高光,公仔面部細節多數丟失,且背景出現偏色。再來看看欠曝還原,欠曝一檔還原依然有著不錯的表現,欠曝 2 檔開始出現彩色噪點,公仔面部表現依然十分良好,從測試實例來看,入門影像用戶如果不能精確把握拍攝畫面,還是應該遵從 " 寧欠勿曝 " 的老派拍攝法則。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分辨率測試

實際使用 16mm 焦段拍攝圖片截取位置示例

實際使用 50mm 焦段拍攝圖片截取位置示例

上為截取 16mm 實拍標靶邊緣畫質分辨率 200% 放大對比示意圖

上為截取 50mm 實拍標靶邊緣畫質分辨率 200% 放大對比示意圖
通過上面的對比圖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分辨率方面,16-50mm 的表現出乎意料,在 16mm 焦段時,在最大光圈時中心就有不錯表現(在 50mm 焦段時,也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這一點),只是邊緣有可見下滑。收小一級光圈后,邊緣畫質有明顯提升,實際觀感上,在 f/5.6 光圈時,畫質銳度達到了頂峰,其最佳光圈出現在 f/5.6 到 f/8 之間,到 f/22 左右時,由于衍射效應,分辨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但仍然保持很高的可用度。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色散抑制測試

上為截取實拍高反光物體邊緣色散觀測的 200% 放大對比示意圖
我們分別對 16mm、24mm、35mm、50mm 焦段的最大光圈做了測試,在色散抑制方面,通過實際拍攝分析,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紫邊控制非常優秀,光圈全開狀態下基本看不到紫邊的現象,如果你細致的觀察高反差的邊緣,能看到非常輕微的色散現象,這種良好的表現或許得益于鏡組結構中配備的低色散 ED 鏡片吧。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 尼康 Z 30 1/50Sec f/11 ISO100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鏡頭暗角測試

上為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16mm 端 各級光圈下鏡頭暗角測試對比示例圖
從實際的拍攝情況來看,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f/6.3 VR 16mm 端在最大 f/3.5 光圈下有較明顯暗角出現,收縮一級光圈后,暗角得到明顯改善。收縮二擋光圈之后暗角基本消失不見。
- 上一篇
努比亞 Z50 Ultra 影像實測 人像掃街利器
你認為多少毫米的鏡頭最適合日常拍照,一般聊到這個問題,大家的回答總是多種多樣,很難找到一致的答案。畢竟在手機攝影中,對于焦段的問題一直都很難被統一。一直以紅圈影像作為主要賣點的努比亞 Z 系列,最近又發布了全新的
- 下一篇
4500 萬像素全幅微單 8 檔防抖佳能 EOS R5
佳能 EOS R5 采用了 4500 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提供了 20fps(電子快門)與 12fps(機械快門)的高速連拍性能。機身防抖系統最高可帶來 8 檔防抖效果,并且可以與 RF 防抖鏡頭協同防抖。支持最高 29.97fps 的無裁切 8K RAW 短片